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武王响应民众的呼声,召集各路诸侯召开会盟,联合组成强大的联军,最终在牧野一战中击败了由纣王临时集结的数十万兵力。当周武王看到胜利在望,决定加速行动,迅速攻入殷商的都城。见大势已去,纣王失去了最后的抵抗信心,逃入鹿台并最终引火自焚,西周王朝的建立也因此拉开序幕。西周的兴起,可以说是周武王和他的一系列智慧举措的结果,他在灭掉殷商后,基本控制了黄河流域。紧接着,他又征服了周边的众多小国,极大地巩固了西周的地位,令这个新兴王朝焕发出勃勃生机。然而,虽然西周王朝在初期蓬勃发展,但它的衰亡却也注定要走向终结。那么,究竟哪些周王应该对西周的灭亡负责呢?
周武王去世后,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,而周公旦被任命为辅政大臣。然而,周公旦的权力过大引发了王室内部的不满,尤其是一些宗亲的嫉妒心。加上武庚心生不满,挑起了三监之乱。周公旦不畏困难,亲率大军东征,用兵威慑住了那些反叛的宗亲,并且成功稳住了政权,使得新生的周朝得以巩固。此时年幼的周成王得到了周公旦的悉心教导,逐渐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。在周成王的治理下,西周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,尤其在周成王的儿子周康王继位后,二者共同开创了“成康之治”的盛世局面。
展开剩余66%然而,周康王在统治后期却有些好大喜功,几度出征外族,导致西周的经济严重受损,也为后来的衰落埋下了隐患。西周的走向衰亡,第一个应当为此负责的便是周康王的儿子周昭王。
周昭王继位后,未能从父亲身上学到足够的治国之道,反而陷入了奢靡与放纵之中。最初,周昭王的统治看似稳定,但很快,他便开始四处游历,不问政事。更严重的是,周昭王与荆楚的关系日益紧张,并在公元前980年亲自率军征伐荆楚。虽然在第一次远征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,打击了荆楚的发展势头,但周昭王的好大喜功并未止步,他在三年后再次出兵。此番征战,他深陷骄傲自大、轻敌的误区,最终在汉水之畔溺水身亡,西六师的主力也在战斗中全军覆没,西周的国力遭受了严重打击。
尽管西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西周的统治再次遭遇危机。在公元前828年,西周迎来了第二位导致其灭亡的周王——周厉王姬胡。
周厉王即位后,国内的矛盾加剧,而他却选择了暴力压制和剥削百姓。为了防止百姓对政权的不满,他设立专门的官员来严密管控言论,甚至出台了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”的政策,限制了人民表达意见的自由。公元前841年,百姓的怒火终于爆发,西周爆发了“国人暴动”,周厉王被迫流亡,而召公与周公等贤臣开始摄政,终于平息了民愤。
然而,周厉王流亡后的死讯让太子静得以继位,即周宣王。刚刚登基的周宣王吸取了父王的教训,秉持宽政爱民的方针,一度恢复了周天子的威权,并且采取强有力的外交措施,镇压了威胁王朝的外族,使得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恢复。此时,西周也进入了被后人称为“宣王中兴”的时期。然而,这一时期的繁荣并未持久。年老的周宣王逐渐失去判断力,干预鲁国政事并破坏了宗法制度,这让诸侯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不满。更严重的是,周宣王在对外战争中的屡次失败,致使西周国力急剧下降,最终走向灭亡。
周宣王去世后,周幽王继位,这位君主的行径已经不再需要多言,西周的灭亡也基本可以追溯到他的一系列昏庸决策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汇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